欢迎访问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总览 > 学院简介 >
学院简介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起源于1935年成立的重庆大学工学院采冶工程系,由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冶金学家胡庶华等老一辈专家创建。后更名为矿冶工程系,冶金系、冶金及材料工程系;1998年首次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0年与原重庆建筑大学建筑材料工程系合并成立了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8年材料成型(原机械工程二系)从机械工程学院整体并入学院,成立了新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246人,其中教授83人,副教授66人。学院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70余人次(国家级人才36人次),学院重视人才培养,已形成老中青科研人员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阶梯。近九十年来,累计培养博士、硕士和本科等专业人才6万余人。

目前,学院有冶金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设有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学为国家重点学科、钢铁冶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973”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以及教育部、省部级科技项目1000余项。逐步形成了基础理论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相结合的完整科研体系,建成了国内一流的电镜中心、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大型科研基地,与龙头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学院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成果丰硕;创办重庆大学-加拿大UBC材料实验班,第一届毕业生全部进入QS前100名世界著名大学读研深造,与挪威科技大学、丹麦技术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研究生联合培养长效机制,有力支撑优势学科方向快速发展。

学院学术研究竞争力大跨步提升,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致力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院牵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项目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数名列学校前茅,连续3年科研经费突破1亿元;研制出世界首套兼具三维取向重构和三维衍衬像重构功能的三维透射电镜,以及世界首套超快自旋极化低能电子显微镜,磁分辨率比国际报道最小分辨率提高7倍。

学院学科建设在钢铁冶金、镁合金、材料加工及成型、新型建材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特色。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和《Nature》等高水平期刊。主办的《镁合金学报(英文)》(JMA),蝉联全球SCI收录的冶金与冶金工程类学术期刊第一位。

重庆大学材料科学领域ESI于2024年3月进入到全球前0.3566‰,位居全球50名,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众多校友在国家重大领域重大工程中大显身手,如港珠澳大桥建造突出贡献者张宝兰等,为我校争得了荣誉。

近九十年风雨征程,经过一代代师生的不懈努力、砥砺前行,学院已发展为我国办学体系完整、整体实力名列前茅的材料学院之一,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材料领域创新人才培养高地。

(数据截至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