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交流系统
在线学习系统
自我评测系统
创新基金管理
实验预约系统
教学理念

一、学校实验教学指导思想和相关政策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是国家“211”、“985”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重点大学,学校在建立之初就提出了“研究学术、培养人才、佑启乡邦、振导社会”的办学宗旨,始终强调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统筹协调的定位,始终将实验教学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坚持“理论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为载体、第二课堂为拓展”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构建了“三层次两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包含基础层、提高层和综合层的课内实践教学,同时强调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结合、实验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将“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构建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建立先进、高效、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结构合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的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构建仪器设备先进、网络资源共享的实验教学环境,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和质量”融入学校实验室建设总体规划中并长期坚持实施。

  根据学校实验教学理念和实验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加强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方法技术的研究,规范实验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实验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作用,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提供更好条件和支撑。

  1)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学校采取措施,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制定了《重庆大学关于加强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实施意见》、《重庆大学关于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工作的通知》、《重庆大学实验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等文件,鼓励学院积极开展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方法及技术研究等工作。同时划拨实验教学改革专项经费,资助学院开展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方法与技术改革和实验教材建设,提升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构建完善的教学实验室建设管理程序和质量保障体系

  确立了“以教学需要为根本,教学改革为先导,先进可行,资源共享,软件与硬件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的实验室建设理念,为保证实验教学理念及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在实验室建设中得以实施,将项目管理理论引入教学实验室建设管理,针对实验室建设从可行性研究、论证审批、实施到验收实施全过程的系统管理,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教学实验室建设工作的通知》、《重庆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构建了完善的教学实验室建设管理程序和质量保障体系,并在实验室建设管理过程中长期坚持贯彻实施。从而保证了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质量,取得了良好的实验室建设效益,确保了实验教学改革理念和思路在实验教学中得到全面实现。

  通过多年建设,建立了以学科为支撑的系列实验教学课程,构建了与之相应的配置合理、资源优化、共享程度和使用率高的实验室体系和实验设备体系。

  3)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把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纳入学校人才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改善实验人员队伍的学历、职称及年龄结构,力争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实验教学队伍。学校规定新引进从事实验教学人员必须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设立校聘实验教学高岗,吸引高水平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将实验室队伍职称单列评定,评定范围可达到正高级职称,鼓励实验人员专心从事实验教学及实验教学改革工作。同时通过学历教育、专业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现有实验教学人员技术水平和学历,完善知识结构。采取在读研究生担任助教等手段,让研究生协助教师承担实验教学、实验技术研究与开发工作。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学校实验教学队伍在学历、职称、年龄等方面的结构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强大师资力量。

  4)规范实验教学,加强实验室开放

  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实验教学规范化管理的通知》、《重庆大学实验教学规程》等制度,加强实验教学规范化管理和过程控制,对实验教学计划、实验教学大纲、教材、教学文档管理、课程管理、成绩管理等各个环节实行系统规范管理;并制定了《重庆大学实验教学督导管理办法(试行)》,聘请高水平教师成立实验教学督导组,加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与指导工作;建立完善实验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通过这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实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学校注重、鼓励实验室对本科学生开放,拟发了《重庆大学关于推进实验室开放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实验教学中心从实验教学内容、时间等多个层面的实现开放;划拨专款设置了“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重庆大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同时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结合,鼓励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利用实验室人才优势和设备资源优势,向本科学生研究创新性项目开放,开阔学生眼界,培养创新人才,更好的发挥实验室作用,使之成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实验教学定位及规划

  1)实验教学定位:

  材料学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教学是材料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其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理论、培养工程动手能力、激发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将实验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使实验教学成为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教学体系,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辅相成,统筹协调。通过整合相关材料学科的实验实践教学资源,依托学科优势,坚持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工程实际相结合,坚持基础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研究和开发高性能新材料,改善和提高传统材料组织性能,以及在工程中正确选择和应用各种材料所必备的实验与研究的技能和智能。

  2)规划:

  (1)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分类施教,按专业类别设置实验教学课组单元,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构建面向全校工科专业,量大面广的材料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

  (2)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充分发挥我校“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在人才培养中的综合优势,以学科建设带动实验室建设,整合学科资源,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提高科技创新和教育水平。坚持将实验教学与科研和工程实际相结合,以产学研的成果促进实验教学,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教学平台。

  (3)加强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教材、指导书的编写和更新,网站和网上资源的建设与完善。

  (4)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管理制度建设,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促进实验室资源共享,达到人力、设备的优化配置,建立和完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形成高效、开放的实验室运行机制。通过开放,进一步整合学科资源,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及方案

  1)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

  实验教学是材料学科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教学环节,实验教学具有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地位,必须成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教学体系。材料学科是重庆大学的重点和优势学科之一,而工程材料实验教学中心则承担着材料学科学生的专业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和全校22个专业学生的材料类公共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为此,我们在进行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着力打造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教学队伍和环境条件,力争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且与国际接轨的实验教学中心。根据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了“一个核心、二个平台、三个层次、四个面向”的实验教学改革思路,具体如下:

  (1)一个核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在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因此,我们的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必须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这个观念,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实验项目的选择、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技术的应用都必须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研究创新能力。

  (2)两个平台:构建材料公共基础和科技创新实验教学平台

  中心承担的实验教学任务主要有两类:一是以创新基金和毕业设计为代表的研究型实验项目和专业实验项目;二是以材料类公共基础课程实验为代表的课夹实验项目。所以,我们根据中心的实验任务构建两个实验教学平台。

   整合实验教学资源,统一规划,坚持课组化、多模块、分层次的公共基础实验教学,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与性能的关系为主线,根据材料科学知识体系划分实验内容模块,构建材料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

   依托学科基地,以学科建设带动实验室建设,坚持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相结合,鼓励个性发展的思路,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项目引入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使本科生尽早融入大学创新体系,构建本科生科技创新实验教学平台。

  (3)三个层次:设置包含基础层、综合层和创新层的多层次实验项目体系

  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根据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设置多层次的实验项目体系,中心开展的实验教学,分三个层次进行,各层次之间统筹协调,设置相应的实验项目。

   基础层,基础验证型实验项目:

  夯实知识、理论基础,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的理解,验证理论教学的相关定律、定理和基本概念等,并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方法。

   综合层,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

  深化和拓展理论教学的内容,每门实验课程均设置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动性,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设备和材料,并独立完成实验。

   创新层,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

  培养研究、创新设计能力,针对毕业设计和大学生创新基金等环节,设置科研实验项目,由学生选择完成。

  (4)四个面向:面向材料类、土木建筑类、机类、电类专业构建实验课组

  坚持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的专业学生知识面和知识结构上的差异,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的需求,面向全校各专业设置四个不同的实验课组,分类施教,使学生收益最大化。

   材料类实验课组

    面向材料类专业本科生,主要培养学生在材料的开发、研究、加工、检测方面的实验能力。

   土木建筑类实验课组

    面向土木建筑类专业本科生,主要培养学生在建材性能检测分析、组织分析方面的实验能力。

   机械及近机类课组

    面向机械类及近机类专业本科学生,主要培养在材料的加工成型、性能检测分析、选用方面的实验能力。

   电类实验课组

    面向电类专业本科生,主要培养学生在材料的性能检测分析、组织分析方面的实验能力。

  2)实验教学与改革的实施方案:

  (1)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观念,构建“四课组、三模块、三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具体做法是:在实验课组的设置上,按知识领域、知识单元设置实验项目,面向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其知识结构的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从各专业学生所应掌握的知识点出发,组成适用于材料类、土木建筑类、机械与近机类、电类等专业类别的四个实验课组;在实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注重与材料类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相协调,体现先进性、综合性、探索性,以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主线,设置材料制备与加工、材料组织结构分析、材料性能检测等三个实验内容模块;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围绕能力培养这个核心,根据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开设包括基础验证型、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三个层次的实验项目。继而组成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既相互独立又系统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

  (2)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建立理论与实验有机结合的课程教学体系

  以精品课程为基础,以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和结合点,坚持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建立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的材料类系列课程教学新体系,构建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材料公共基础实验教学平台。

  具体做法是:将材料公共基础课程的实验学时由6学时增加到18学时,每门课程均根据其实验课组设置紧密结合理论教学的综合设计型实验项目。如材料类课组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课程,设置“热处理及其组织分析综合实验”项目,将不同材料热处理,并分析热处理后的组织,培养学生材料制备与加工和组织、性能分析方面的综合能力;又如机类课组的“工程材料”课程,设置“材料选用及热处理综合实验”项目,分析机械工程中的典型零件的热处理组织特征,并通过热处理性能检测,显微组织分析等,培养学生在选材和制定工艺的能力。

  (3)坚持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相结合,建设学生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基地

  以材料学国家重点学科和镁合金材料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支撑,把实验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以学科建设带动实验室建设,充分利用学科基地先进的实验设备仪器,发挥科研优势营造创新教育环境,构建本科生科技创新实验教学平台。

  具体做法是:利用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吸收材料学科前沿的研究成果,为本科生开设实验项目,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引领和促进实验教学,高水平的理论课教师和研究人员参与实验教学,充实和提高实验教学队伍,以大学生创新基金、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为纽带,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和项目引入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使本科生尽早融入大学创新体系。

  (4)注重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个性发展,创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研究型实践教学模式

  改革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实行实验室全方位开放,建立培养学生工程综合素质和研究创新能力的课外工程综合实践、科学研究和科技活动基地,实现由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型”教学模式向知识传授与创新性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造能力。

  (5)加强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和更新,构建功能完善的网络实验教学环境

  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开发虚拟实验课件和实验教学网络资源,建立网络化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网上辅助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网络实验教学的环境,并且发挥中心的辐射作用。

版权所有 © 2006-2019 工程材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