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不忘初心 材料人 > 正文
不忘初心 材料人
黄希祜:中国钢铁冶金教育家
发布时间:2022-10-29   作者:材料学院新闻宣传中心  

黄希祜, 钢铁冶金教育家, 1923 年出生于四川省资中县, 1941 年四川省立资中中学高中毕业, 因在全川会考成绩优异, 被当时的教育部保送入国立东北大学化学系, 因志愿不合, 未就。于1942 年考入国立重庆大学矿冶系学习, 受到冶金学家蒋导江教授及魏寿昆教授的教导。1946年毕业后, 留校任助教。新中国成立后, 1950 年被西南文教局选送至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俄文,后转入东北工学院研究生班, 在前苏联马汉尼克教授指导下, 学习炼钢课程。1953 年毕业, 回重庆大学冶金系任教。先后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过炼钢实验室主任、炼钢教研室及冶金原理教研室主任、校及系学术委员、四川省教授、副教授职称评审会委员、重庆大学冶金系钢铁冶金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 、硕士生导师等。

他一生主要从事冶金教育工作, 长期耕耘在教学第一线, 深入到教学的各环节中。讲授过多门课程:冶金化学分析、专业炼钢学、普通炼钢学、普通冶金学、转炉炼钢学、平炉结构及车间设备、炉外精炼及特种冶炼、铁冶金物理化学(专科课程)、冶金原理、冶金过程理论(研究生课程)、冶金热力学(研究生课程)、合金热力学(研究生课程) 等。他的课堂讲授, 内容充实、新颖、条理清晰、逻辑推理严密、教学效果好, 深受同学们的欢迎。此外, 他还参加炼钢实验及冶金原理实验课的指导, 炼钢的课程设计、炼钢的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的指导等教学环节。他在担任教研室的领导期间, 颇重视实验室的建设, 为日后教师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他所讲授的课程, 大多都有自编讲义。因此, 他在从事教材的编写中, 累积了丰富的经验。正式出版的教学用书就有12, 其中, 翻译出版的6, 编著出版的6本。建国初期, 我国的教材以翻译出版前苏联教材为主, 1954 年翻译出版了《炼钢学》,该书曾被教育部制定的炼钢学课程教学大纲列为主要的参考用书。此后又陆续翻译出版了《平炉快速炼钢原理》(1954) ,《炼钢的物理化学过程》(1956) ,《平炉炼钢工读本》(合译, 1957) ,《火法冶金物理化学过程》(合译,1955(上册) 1958(下册) ) ,《电炉炼钢的理论与工艺》( 1988) 等俄文教学用书。这些译著在20世纪50年代对学习苏联的教学模式和内容上, 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国家开始重视探索自编高校教材的出版工作。他于1957年被委任主编冶金类教材《普通炼钢学》, 1961年出版。这是一本较系统地阐述炼钢的一般原理, 并结合生产实践, 反映了我国在转炉、平炉炼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文革”期间, 他编印了“铁冶金物理化学”教材, 曾使用过四届, 并被一些兄弟院校所采用。从1978 年开始, 教育部及有关部委成立了各学科教材编审委员会。1978年冶金工业部高教司召开了全国冶金院校教材编写出版规划会议。他被委任编写钢铁冶金专业的教材《钢铁冶金原理》。经过 2 年多的辛勤工作,此书于 1981 年底出版。它较以前出版的教材在深度及广度上均有较大的提高, 受到全国冶金院校的普遍好评。1990 年经修订后, 出版的《钢铁冶金原理》更注意了知识的系统性, 结构的严谨性, 推导的逻辑性及应用的灵活性。此书到 1999年共进行了第 7 次印刷, 总印数达2 .8万册。中科院院士魏寿昆教授认为此书“ 是一本高水平的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好教材”。乌克兰马里乌波尔冶金学院卡查其科夫教授认为此教材“有较高的科学及教学水平, 反映了冶金的近代成果, 对大学生及研究生有很大的帮助。”这本教材在我国冶金界有很大的影响, 对全国钢铁企业科技人员理论水平的提高起到很好的作用。该教材(修订版) 1996 年荣获冶金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及1997 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1995 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九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 组织编写出版“面向 21 世纪课程教材”。而《钢铁冶金原理》的第 3 次修订出版于 1996 年被批准列入教委的《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的立项选题》中。黄教授在年老体弱, 右眼失明的情况下,坚持在三异寒署的漫长岁月中独自完成了《钢铁冶金原理》第 3 版的修订工作, 并于 2002 年出版。修订后的教材, 在体系及内容上, 都有一定的创新, 现仍为国内绝大多数冶金院校所采用。此外, 他还编写出版了专科教材《钢铁冶金过程理论》(1993) 。撰写了《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卷)》有关词条。编译出版《冶金文摘》约 300 余条, 编译《炼钢过程动力学》,《铸钢用保护渣译文集》等。

在科研方面, 他从事过侧吹转炉炼钢的脱磷, 白云石在转炉渣中溶解的动力学, 电渣重熔渣(CT)的物性, 钒渣物性及降低铁损, 铸钢保护渣, 钒钛矿熔炼分离渣的电导性等研究, 发表科研及教学论文 20 余篇。

黄希祜教授曾在教学战线上耕耘奋斗了40, 虽然他1985年到龄退休, 但他退休后, 并未因年老衰弱多病而终断了继续发挥余热, 仍为我国的冶金教育事业继续作贡献。1986~1988 年他被重庆大学校方返聘, 继续从事教学工作及修订出版教材。1988~1996 年先后在重庆钢铁专科学校及重庆钢铁(集团) 公司职工大学任教及编写出版专科教材, 在重钢 、长城、攀钢等厂作学术报告。他把毕业精力都贡献给我国的冶金教育事业, 培养了大批从事冶金事业的人才, 堪称桃李满天下。

 辛勤的耕耘必然换来丰硕的成果, 荣誉也因此接踵而至。他获得了 1990 年国家教委颁发的“从事高校科技工作 40 年成绩显著荣誉证书”及“老骥伏枥金马奖”。1996 , 他编写的《钢铁冶金原理》(修订版) 获冶金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重庆大学为他记个人一等功。1997 年又荣获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及国家级教学成果金质奖章。并于 1997 年底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了普通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颁奖大会, 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基、温家宝等的接见并合影。他被荣幸地安排在前排就坐。1997 年被重庆大学记个人特等功, 被评为“校先进个人”。此外, 他还获得 1996 年四川省教学(改革) 成果2等奖(集体) , 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 攀枝花提钒炼钢厂授予的银质奖章等。从1993 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浏览次数: